找到相关内容894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喜饶嘉措院长在中国佛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上的开学词

    ,就更要实践他的慈悲、和平、平等的教训。人们如能通达了二谛四谛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十二因缘、中道实相的真实道理,自然能克制众恶之本的贪、嗔、痴,从而杜绝私自、使一切思想、言语、行动,所谓意、口、身三...

    喜饶嘉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447345.html
  • 因果教育——地狱篇(1)

   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,伦理道德丧失,杀、盗、淫、妄充斥着整个世界,人们因不明了宇宙间的自然规律——因缘果报,迷于物欲,贪图享乐,私自不知不觉中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结果现世饱尝横死、多病、短命、诸事不顺、心灵痛苦等等不好的花报,而且死后还要自做自受地领受所犯罪业而现的地狱果报。现摘取[地狱变相图]中一些场景,主要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常犯的罪业行为。以此警示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,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947438.html
  • 阿底峡所传乘龙白财尊简介

    拉“财宝瓶”,最后一种是以水来作供养。三种方法都是殊胜广大的修行,其功德没有区别。   另外有一点要正确认识:财神本身都是属于护法或者佛菩萨的化身,如果以私自、想一夜暴富的心态来修持,特别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949480.html
  • 请勿滥用“小乘”

    上座部佛教,应该被视为劣质的、低下的呢?为什么遵循阿含经典的上座部佛教仍然被冠以贬损性的名称“小乘”(Hinayana)?并且在欧美甚至在西藏的佛教杂志中,被一些学者及许多佛教人士指为私自、心胸狭窄...请勿滥用“小乘”  / Dr. B. P. Kirthisinghe 魏 善 韬  编按:本文译 Dr. Buddhadasa P. Kirthisinghe:“A Letter to ...

    Dr. B. P. Kirthisinghe 魏 善 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151731.html
  • 净空法师:遵守注解

    经教还是烦恼习气作主,用的是轮回心。用轮回心学大乘,学《华严》,也出不了轮回。你无法放下私自,无法舍己为人,就做不到一般宗教讲的牺牲奉献。因此,我们一定要遵守古人的注解,才不容易出问题。   (节录《华严经》12-17-0744【发生无量决定解,能解如来等无异,忍海方便已修治,故能严净无边刹。】) 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0353387.html
  • 佛教的“八识”是指什么?

    东西为我,因此生起贪、憎、痴、疑、慢等种种烦恼。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,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,但因它执着自我,所以成为一切众生私自的根源。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?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。8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2955528.html
  • “此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”是真的吗?

    此生不了道,就要披毛戴角还的人,一定不是正信的佛教徒,更不能体认到大乘佛法的襟怀。这种观念阻止许多人出家修行,也使许多已经出家的人感到沮丧和失望,更使得许多出家人变成私自,急于了,不能够产生利益...出家也有无限的功德,何况是发了终生出家的宏愿之人,因此,出家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,不是临渴掘井式的急就行为,没有必要在一生之中急求了。   如果此生不了生死,尚有两条路可走:一是以弥陀的本誓愿力,求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82456169.html
  •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兴

    。众生迷失了自性,变成不善不觉(私自、贪瞋痴慢),所以必须教之返回自性。  "仁慈博爱、诚敬谦和"不仅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,也是一切众生心性本有的纯净纯善的美德。是宇宙和谐之本,是全人类文明共同的...

    净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0456634.html
  • 浅析佛教——读黄泰先生佛学论道有感

    认识到“自我”亦是待缘而起,自我与他人、自我与社会相待而生,才能根除私自主义、内心的紧张痛苦和人际间的利益冲突。为了破除“我执”的观念,佛教在道德实践中提倡慈悲的菩萨人格精神,这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360213.html
  • 佛教八识

    它执着自我,所以成为一切众生私自的根源。   8、阿赖耶识:阿赖耶是梵音,又称为藏识,含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义,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。  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。由无明(无明二字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4360502.html